社交焦虑障碍应避免的思维模式

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思维方式

无用的思维方式是指有可能导致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思维模式。遭受痛苦的人社交焦虑障碍经常有这些消极的思维模式。

目标之一是认知-行为疗法(CBT)就是确定你什么时候有这些类型的思维模式,并改变你的思维方式。作为CBT的一部分,你会检查当你有这些思维模式时产生的感觉。

下面是10种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的思维方式。

1

黑白思维

非黑即白的思维意味着从极端的角度看待一切;没有中间立场的余地,你把每件事都看成是全部或没有。无论问题是什么,当你这样想的时候,就没有灰色地带了。人是对是错,情况是好是坏。

2

心理过滤

心理过滤意味着只看到情况的消极部分,或只看到自己的问题。例如,你可能在离开派对时只记得忘记了某人的名字或洒了饮料。

3.

过分概括

过度概括意味着相信一种情况的结果可以预测未来所有情况的结果。如果你的脑海中经常出现“所有”、“从不”、“总是”和“每一次”这样的字眼,那你可能过于概括了。诸如“我在社交场合总是失败的”或“我的事情从来都不顺利”的想法都是你可能过度概括的例子。

4

匆忙下结论

妄下结论既包括相信你知道别人在想什么(读心术),也包括预测未来(算命或预测思维)。你可能会这样想:“他一定认为跟我说话很无聊”或“我在这个聚会上会出丑的。”

5

情绪推理

情感推理是相信如果你感觉某件事一定是真的。你可能会认为,因为你感到焦虑,所以在某种情况下,有一些东西是令人害怕的。情感推理是非理性的;感觉可能有很多原因,而且并不总是反映现实。

6

个性化

个人化包括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事件责备自己。不管你有部分责任还是完全没有责任,你相信外部事件完全是你的错。例如,患有SAD的音乐家可能会将糟糕的音乐表演归咎于自己的错误。

7

小题大作

小题大做是指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或小题大做。例如,你可能认为给予穷人演讲在工作中,你的同事会不喜欢你,你可能会丢掉工作。

8

时候应当和必须

“应该”和“必须”是非黑即白的思维。就社交焦虑障碍而言,这些想法包括“我必须总是把每件事都做对”或“我应该总是同意别人说的话”。

9

标签

标签是一种过度概括。当我们根据特定的情况对人或情况做出全面的陈述时,我们会给他们贴上标签。例如,你可能会给自己贴上“无聊”的标签,尽管事实恰恰相反。

当与全局声明相矛盾的证据被忽略时,标记是没有用的。

10

放大和最小化

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通常有放大他人优点、缩小自己优点的习惯。这是一种超越谦卑的思维方式;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不承认自己的优点,也不重视别人的缺点。

这个页面有用吗?